中国互联网出海一周头条 我们一起看真相聊大事儿 | 白鲸出品110期
周日播报
【手游出海】
从“尊重对方”到主动下架,72 小时之内阿里游戏的《Area F2》发生了什么
北京时间 2020 年 5 月 20 日,阿里游戏正式宣布旗下游戏《Area F2》停服。其原因如众人所知:即是近期 UBISOFT 指责其抄袭旗下作品《彩虹六号:围攻》。但早在 5 月 16 日,游戏研发商简悦科技还曾发布公告,在当时其并没有将这款游戏下架的想法。
那么,在 5 月 16 日之后的 72 小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让阿里游戏主动选择将这款游戏下架?
1 变故,发生在 19 日 23:00
阿里游戏首先收到的却是来自于 Google Play 和 App Store 两方面的指示——基于此前育碧在洛杉矶联邦法院提起的诉讼,要求阿里游戏主动将这两款游戏从应用商店下架。
在收到这一指示之后,《Area F2》的下架停运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那么,为何 Google Play 和 App Store 要在沟通尚在进行之时,向阿里游戏发出这一信息呢?
2 史上第一,UBISOFT 起诉了苹果和谷歌
UBISOFT 在洛杉矶联邦法院诉讼的对象是 Google Play 和 App Store 背后的谷歌和苹果两家公司。这一诉讼案在当地引发了较大的关注。随后 Google Play 和 App Store 先后对阿里游戏发出的信息。
3 全球范围主动下架,阿里游戏为何做此选择?
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发给阿里游戏的信息中,均希望阿里游戏能够将游戏主动下架而并非将之强行下架。并且无论是 App Store 还是 Google Play,均未明确对于中国大陆地区的《Area F2》下架做出要求。但最终不管是基于舆论层面的考虑还是其它?阿里游戏选择了一刀切的方式,《Area F2》在全球统一下架。
4 未来:后续影响几何?
此番《Area F2》的下架对于阿里游戏来说事发突然。除却成本、利润等方面的损失。其突然的下架使得其在各地的合规也面临着极大的声誉影响。在另一方面,《Area F2》简悦科技重金投资,研发两年的大作。至少在中国大陆地区,阿里游戏也不会轻易的让这样一款在时间和金钱上都投入了相当成本的作品就此泯然众人。
但不管未来的结果如何。至少在当下《Area F2》给越来越多致力于“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的警醒是:在留存、获量、付费这些关键的数据之外,过往被放在后几位的“合规”显然在出海的过程中顺位应该往前排了。(>>>关注白鲸出海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28513,阅读完整文章<<<)
【应用出海】
多个市场沉默的 BuzzVideo,为何独受日本中年大叔喜爱?
5 月 18 日,TikTok Ads 发布了《BuzzVideo 用户白皮书》,描述了短视频平台 BuzzVideo 的日本用户画像。
在日本,40 岁以上大叔最爱 BuzzVideo
调查显示,BuzzVideo 在日本的用户大多数是 30-60 岁已婚生子的中年男子。此外,BuzzVideo 用户的人均年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更高,换句话说,BuzzVideo 的多数用户是具有高购买力的中老年男性用户。
日本中年人喜欢的 BuzzVideo 为什么却折戟海外市场
1、刚好市场有空白,用户有需求
日本近代的主流新闻媒体调性偏向严肃,且以文字为主。但高压下的日本民众们需要娱乐自己、释放压力。《白皮书》显示,许多日本中年用户表示 BuzzVideo 为他们提供了“独处的放松时间”,他们喜欢在“晚上的空闲时间”或“睡前”使用 BuzzVideo。
2、差异化入手,内容分类标签吸引垂直兴趣用户
首先,从内容的形式上,BuzzVideo 以短视频为主,与日本其他新闻媒体多使用文字或长视频报道形成差异,也更顺应快节奏的日本当代社会。其次,在内容的分类上,BuzzVideo 增加了男性更喜欢的垂直分类标签,如体育、游戏、汽车等,吸引了 40 岁以上的男性用户。这不仅与其他公司产品做出差异,与自己旗下产品也实现不同。
那么,BuzzVideo 是如何在“排外”的日本市场站住脚跟的?
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开始不断有中国企业在日本取得不错的成绩,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更彻底的本土化。
BuzzVideo 采取的策略是与日本各个领域的头部内容公司合作,增加平台中垂直领域的优质本土内容。其次,BuzzVideo 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帮助平台持续的积累用户。另外,BuzzVideo 给用户的流量奖金似乎不少,当 YouTube 视频每次播放的价格在 0.05 日元至 0.1 日元之间时,BuzzVideo 上视频每次播放的最高奖金为 0.8 日元,8-16 倍的水平。(>>>更多内容,戳此查看<<<)
MasterClass 估值超 8 亿美金 头部平台对比看中外知识付费异同
本文我们主要拿得到 App 与 MasterClass 作比较,分析中美两个不同市场上知识付费平台(不包含在线教育)的各自特点,以及中国知识付费在海外的前景。
MasterClass VS 得到,中美知识付费有何不同?
付费:简单直接 vs 花样繁多
MasterClass 变现方式单一,订阅费用占据总收入的 100%。MasterClass 采取会员订阅制,办了会员之后所有课程都可以观看。而得到 App 的变现手段复杂很多,在内容付费上,最大的区别是按单项收费,并且得到 App 内还设置商城版块,出售文化周边产品。
内容:深度 vs 碎片
MasterClass 主要以教学视频为传播方式,注重拍摄质量,走精品化路线。而以得到为代表的国内头部知识付费平台大多以音频的形式传播。
相比之下,视频的方式接收的效果更加直观,更便于学习实操性的技能;音频的传播形式更碎片化,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对于知识也更多停留于了解,无法深入到实际操作中。
讲师+定位:偏娱乐属性 vs 严肃专业
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知识版权,对知识类信息的权威性更加看重。MasterClass 选择的讲师中包括许多国际知名的明星,在讲师的明星效应带动下,让传播的知识显得更加权威。相比之下,得到更注重的是讲师的专业度。
现有模式出海难获发展
播客知识收费在新兴市场的前景也并不乐观。在东南亚,用户并不焦虑,为知识付费的可能性不大;在印尼,知名的 PenyuFM 为了迎合市场,播客平台把重心放在了娱乐上,与知识付费渐行渐远。
整体来看,现有模式在海外做知识付费是没有什么机会的。做欧美市场,要有内容把控力和人脉资源,挑战很大。做新兴市场,又难把焦虑贩卖给这些用户。即使一些国家有市场土壤,也需要取巧,而将学习融于娱乐,或者以娱乐的方式学习,可能机会更大些。(>>>更多内容,戳此查看<<<)
种姓制度影响印度人交友?你可能想多了
印度榜单怪象:YoYo 比 Yalla 还受欢迎?婚外恋交友App竟然登上了印度 Google Play 应用畅销榜单?种姓制度对于婚恋关系没有影响了?笔者带着这些疑惑开始了一次求知之旅。
印度男性用户热情、追求刺激感但不负责
印度用户非常直接、热情,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上来就让对方做自我介绍,另一种是上来就做自我介绍。其中有两个自我介绍格外亮眼。一个是说自己 36 岁,正在寻找“trophy wife”。另一个是毫不避讳自己已婚已育且高龄的情况,45 岁、有媳妇、2 个孩子。
可以看出印度用户使用约会交友应用是为了有趣、追求刺激以及追求新鲜感,所以一款直接化、娱乐化的交友产品可能会更受欢迎。
种姓问题仍然存在但不影响交友
种姓制度依然是交友产品的严重阻碍。目前对种姓不是非常在意的只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年轻人。印度市面许多交友 App 依然在尽全力调整自身功能,以此来减少种姓矛盾产生摩擦的可能性。
感官刺激 走肾不走心
1、特效刷屏 金币刺激
相比于 Yalla 整洁、干净的屏幕区,YoYo 更注重营造氛围和感官体验,满屏热闹到除了特效什么也看不到。
2、让用户走肾
YoYo 对女性用户和男性用户的区别对待十分明显。YoYo 主页的美女清新、唯美、性感,靠荷尔蒙跨越种姓障碍实现对男性用户的“降维打击”。
最后总结一下印度约会交友市场情况,虽然网速全球倒数但仍然酷爱视频聊天,种姓障碍仍然存在但是也不是没有破解之法。在印度做交友,娱乐性可能得要大于端庄性。(>>>更多内容,戳此查看<<<)
【电商出海】
Adjust 最新数据显示:电商类应用正逐渐回暖
在新冠疫情中,尽管应用用户数量达到了新高,但相比之下,电子商务类应用的表现却不是很好。根据 Adjust 数据显示,2020 年整个 3 月期间,电子商务类应用的安装量每周环比下降 12%;3 月至 4 月的付费安装量下跌 35%。
但随着隔离和封锁逐渐解除,生活慢慢恢复正常,消费者的习惯也在发生变化。这一趋势在电商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Adjust 的数据显示,消费者正在回归疫情发生前的线上消费模式,营销人员也开始恢复广告支出。自四月初以来,电子商务应用的安装和应用内会话量有所回升。这说明营销人员在获取用户上的广告支出正逐渐恢复。
从 Adjust 获得的最新数据来看,这些关键指标目前已基本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这是因为整体经济活动已基本恢复,数字广告支出亦出现总体回升。在营销人员进行付费推广活动的同时,用户购买意愿也逐渐回归,因此,从三月的最后一周到四月的最后一周,返回自己心仪电商平台的用户数量增加了43%。(>>>关注白鲸出海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28574,阅读完整文章<<<)
【其他】
小米 45.4 亿美元投资超 300 家公司 一季度获利 3200 万美元
据外媒报道,小米在最新提交的文件中声称,截至今年 3 月份,该公司已经投资了 300 多家公司,账面投资价值总计 323 亿元人民币(约合 45.4 亿美元),仅第一季度就获得了 2.259 亿元(合 3200 万美元)的净收益。
作为电子巨头,小米肯定实现了构建物联网(IoT)生态系统的雄心。问题是,小米的硬件世界是否正在产生它梦寐以求的服务收入。
从服务业务中获利
早在 2013 年,小米创始人雷军就誓言要在五年内投资 100 家硬件公司。这个想法是通过价格有竞争力的设备编织成的庞大网络来吸引更多用户,通过这个网络,它可以向用户兜售金融科技产品和视频游戏等互联网服务。
这就是为何小米将其产品利润率保持在超低水平的原因。不过,小米的愿景还没有完全实现,因为它的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销售智能手机和其他硬件设备。今年第一季度,服务收入占小米总收入的 12%。
小米的资本游戏
许多消费品制造商担心过度依赖小米品牌,利润率会受到挤压。因此,许多通过小米销售产品的公司也开辟了自己的产品线。而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的经济低迷迫在眉睫,制造商们可能越来越多地转向小米和其他投资者,以应对现金流短缺的挑战。在公布财报的同时,小米还宣布增持旗下移动电源主要供应商紫米 27.44% 的股份。对紫米来说,这笔投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它在困难时期感受到的财务压力。(>>>关注白鲸出海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28548,阅读完整文章<<<)
本文作者:(shanlina)
推荐阅读
中国互联网出海一周头条 我们一起看真相聊大事儿 | 白鲸出品107期
中国互联网出海一周头条 我们一起看真相聊大事儿 | 白鲸出品108期
中国互联网出海一周头条 我们一起看真相聊大事儿 | 白鲸出品109期
中国互联网出海一周头条 我们一起看真相聊大事儿 | 白鲸出品105期
中国互联网出海一周头条 我们一起看真相聊大事儿 | 白鲸出品106期
商务合作
Cassie | 微信:18506490569媒体咨询
Ares | 微信:18606066421开发者对接
刘艳婷 | 微信:18850230356
长按图片扫码
加入白鲸社群